中国美术学院

报刊:《中国美术学院报》

版面新闻

  • 国美之路属于每一位国美人,也将由每一位国美人定义

    摘要:国美之路属于每一位国美人,也将由每一位国美人定义新进教职工始业教育圆满完成      编者按:9月17日至20日,38名新进教职工接受了始业教育,正式加入了“国美”大家庭。为期四天的始业教育,副院长高世名为新进教职工作专题讲座,老教授杨桦林、哲匠奖得主焦小健教授、王雪青教授,省优秀教师王昀教授,优秀青年教师代表董捷教授为新进教职工传经送宝。始业教育后,新进教师纷纷执文心落笔抒写自身感悟,挥毫泼墨抒发奋进之情。让我们共同继承先辈的志向与风骨,为学校的明天而努力! 领导寄语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钱晓芳:   欢迎你们加入中国美术学院这个学术大家庭!中国美术学院,是一所具有强烈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人文情怀、诗性精神的学校。在这里,你们的使命神圣,责任重大,“四个引路人”是你们的遵循,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是你们的责任和使命;在这里,你们的岗位神圣,要求严格,“四个相统一”是你们的遵循,学高才能为师,身正才能为范;在这里,你们的目标神圣,追求高远,“四有好老师”是你们的遵循,好学校是由好老师打造的,学校的未来寄托在你们身上。   你们的身边不乏榜样,学校为你们设立的培养培训培育系列计划将使你们走向成长成熟,“美师”“良友”会使你们由内而外的更美,“领航”将带领你们走进教学研创高地,“哲匠”将引领你们走向事业高峰。也许,我们每一个人的岗位不同,但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让我们一起,为学校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许江:   近年来学校注重梳理凸显国美精神——文艺复兴的使命精神,勇立潮头的实验精神,艺理兼通的哲匠精神和湖山人文的诗性精神,将其融入学校的人文山水之中,学校要以望境理想造立德“美境”,用哲匠高峰塑东方“美学”,用责任担当行社会“美育”。进入2 1 世 纪,希望新进教职工继续高扬习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向世界一流大学挺进、为文化大省建设作出贡献”的建设理想,坚持以大学望境为旨归的校园建设与心灵培育模式,坚持以东方学为核心的视觉文化特色学科群建构模式,坚持以“人民中心”为旗帜的艺术创作、服务社会的推进模式,坚持以“四通要求”为标志的教学与育人模式,坚持以“哲匠精神”为灵魂的师风学风培养模式,为我校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院校行列而努力奋斗。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 高世名:   二十世纪中国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有一条道路绵延起伏,虽风雨如晦,却馨香永续。从蔡元培、林风眠、吴大羽、黄宾虹、潘天寿,到赵无极、吴冠中直至今天,中国美术学院的数代同仁们历经百年沧桑,于民族危机中奋起,在时代问题中自新,几代人铺就和践行着一条“国美之路”。这条悠长深远的道路,是我校艺术与思想的发展之路,同时也是一条扎根中国大地的现代艺术教育之路,更是一条中国艺术复兴之路。   今天,你们也与无数先辈们一样,行走在这条国美之路上。在这条道路上,先辈们的心愿声犹在耳。蔡元培先生说,要以爱美的心,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林风眠先生说,要从提倡艺术运动入手,把中国的文艺复兴重新建筑;滕固先生说,我们要陶铸一个开物成务的世代, 而使之绵延无极… …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委员、组织人事(统战)部部长 应达伟:   首先,非常欢迎大家加入国美大家庭,成为一名“国美人”,身份的转换意味着新的责任担当,希望全体新进教职工明确工作职责、做好本职工作,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奉献、讲担当,立德树人,发扬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时刻牢记习总书记嘱托:“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 老教师寄语   杨桦林:   欢迎诸位加入中国美术学院的教职员工队伍。按照惯例,学校安排了新同事的入职培训,这其中也包含学习本校历史这方面的内容。作为学习美术史论的教师,我认为这很有必要。   我们学校始建于1 9 2 8 年,是当年的蔡元培先生为贯彻其“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而与首任校长林风眠先生创办的,至今已有9 0 年 的历史了。这9 0 年 间,学校名师荟萃,人才辈出,差不多占据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半壁江山。古人云:“温故而知新”,现在的学界也重视反思和体认深远过去和当下现实之间的关系。了解和熟悉校史,有助于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有助于继承和发扬学院独特的学术传统。所以,学习校史很重要。   我们的学校“正如百尺苍松,拔地而起,何其壮观!”(首任教务长林文铮语),而学校的将来还有待于诸位新同事的努力,要知道你们所做的工作,正是在续写学校校史的未来篇章。   王雪青:   在学校从事教师或是管理工作,是一个“职业”,但更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乐趣。做老师不易,做“好老师”更难,祝你们成为学生心目中有责任心,又充满工作热情、有乐趣的好老师!   焦小健:   教师要让每个学习者成为“是其所是”的人,那不是教会的。“我教你学”是行不通的。学生只会跟你学,那是他还没有弄懂。学不是跟你学,而是求一种自身被赋予性。由此,教师不是去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取得自己需要的东西,特别是艺术门类。   教别人的人首先应该自己就是个学习者、会学习者,永远都是比学生更先行一步的学习者。他不断地学,同时在教。他教一个学艺者怎么成为自己所是的那种人,就在先教自己如何给得了自己所求中先行一步了。老国立艺专主张教师与学生“同学”就是此理。   教师和学生相比的差距就在于教师更懂得自己还要再学习才能掌握有难度的东西,仅此一点而已。   王昀:   始发于孤山,今已至南山、象山、良渚、张江四大校区的中国美术学院,走过了九十载的风风雨雨,与其同行的是这个学校的师生们,今天,又迎来一批新的力量的加入,斯乃盛世之盛事。正如英国文学家狄更斯《双城记》的开篇语“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社会发展变化极为迅速的当下,在人工智能开始不断改变我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现在,以及即将到来的未来,中国美术学院荣光的继承与发扬需要所有师生们的努力,我们理应不忘初心,谨记首任校长林风眠在沅陵的赠言“为艺术战”,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董捷:   我跟随范景中老师学习、研究艺术史,他的三句话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是言治学之精神;“一切美术史家都是旅行家,就像人类的旅行没有疆界一样,学术的整体性也不应被人为的界限隔断”,是言治学之视野;“如今论道著作不少,论学著作太少,所差的不是理论,而是真正的学问”,是言治学之态度。我素来鲁钝,忝列门墙有年,与先生所言“做学问”,尚有很大差距。能够自我要求的,惟有坚持“不赶时髦”的“执念”,或许多年以后可以一窥上述三句话所指示的境界,也以此与青年同志们共勉。 新进教师感想   宋开智: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十六年前我以能成为一名美院学生而志得意满,而今却是迈进课堂亲临三尺讲台忝列母校教员,身份的转变一时间欣欣然,冷静下来不由心余力绌。九秩美院巍巍学府,春华秋实,往哲先贤,硕彦名儒,于我却是初出茅庐,同中国美院教师身份焉敢予同?“ ‘ 我’ 从来不是现成的,而是努力构建的,我们终其一生的努力就是要成为自己。”这是2 0 1 8 年 度新进教职工始业教育开班典礼中高世名副院长讲话中的一句。此时,我想成为的“我”似乎已经照见。   注目学校门楣,倾听学校往事,会因成为教师队伍一员沉于陶陶,而后便是恍然而醒,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师何止是身份的转变。为此,人事处悉心度量,制定出应节合辙的始业教育科目,遴选出相应老教师鉴往知来, 为 的是给教师之“名”以“实”的过程、增进自我教育内涵的过程。焦小健教授把几十年的教书生涯放置在几十分钟报告中讲述,梳理出闪光的经验,悉数分享;王雪青教授把人生阅历化为课堂讲授方法,在师生互动间不自觉形成你我信赖,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术思考;董捷教授在《青年教师的职责与成长》中例述范景中教授严谨治学,师者仁心、为师以德的精神,不禁肃然生敬。师者除了授业解惑之外发仁于心也是一种责任。   年轻教师的成长需要修己的能力也需要“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决心。作为年轻教师,如何接过前贤教鞭是门学问,更像是刚刚走进初为人师的课堂。启功先生说的好:“入学初始门庭,毕业非同学成。涉世或始今日,立身却在生平”。   感恩母校又一次让我做回学生。   蒋可炘: 重续艺缘 融汇中西   十一年前,在象山脚下,我与国美结下了一段缘。未曾想,毕业之后,留学归来,这段缘还能得以续写。重新回到开启我设计生涯的地方,这儿还是曾经的青砖灰瓦,依山傍水,那份久违的亲切感让我激动不已——一切都仿佛回到了昨天,只是我如今的身份换了。   为了帮助我们新进教职工尽快熟悉工作环境,进而胜任岗位工作,学校开展了新进职员始业培训活动。从高世名副院长给我们带来的学校历史介绍,到后面恩师王雪青教授分享的教学经历,三天的培训让我更好地认识国美和国美专业教师的职责。我深知,当年那本暗红色的学生证换成今天手中这本绿色的工作证,这不仅仅只是色彩的转变,更多的是身上新添的责任和使命。在遵守师德规范的同时,我希望可以响应学校的号召,将我留德所见、所学、所感融入专业教学,培养学生掌握理性严谨的研究方式,用视觉传达设计师的思维结合中国的文化底蕴去关注和研究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声,并用视觉传达设计的手段去解决问题或者对问题产生干预,做到“设计服务于社会”。   重续艺术之缘,以我所学回报母校。   赵大千:艺术传承 育人无痕   戊戌之秋,烟雨入江南之日。应学校之感召,来到位于南山路上的中国美术学院。入职之前,我便知中国美术学院实乃众多艺术学子心之所向。有幸入职之日参加学校人事部举办的为期三天的始业教育活动。学校领导精心准备,邀请学校里各岗位的精英骨干和前辈同仁现身说法,以亲身经历践行美院精神,诉说美院文化。美院的丰富多彩、辉煌成就浓缩在每位资深教师的教学生涯之中,听闻之后万分感慨。在此之前,我对教师一职是生疏的,只知教书育人是神圣的职业,如今深受先贤之启示也要自省内心。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我的初心虽远不及先贤之大格局,先锋之大气魄,但只求倾自己之所学授予所需之学子,与此同时,身为教师的我也须时刻保持求知的欲望,不断沉淀积累,发展完善自我,不可辜负先贤,不可误人子弟。教育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致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做一件事一天、两天可能尽心尽力,但要日复一日便难能可贵了。这也提醒我自己要坚守一份持之以恒的匠人精神。   艺术是自由的,它没有唯一的衡量标准,也只有追求自由的人才会选择投身艺术创作之中。而艺术教育其目的是培养人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艺术需要保持鲜活的生命力,艺术的表达方式也日新月异。在我所从事的影视美术创作中,电影美术设计师的专注力和责任心十分重要,对于影视美术来说,良心制作就是用你的专业手段,把你的工作做得更专业。这其中的“专业手段”一定是与时俱进的,用一颗匠心去寻找更多样、更适合的表现形式。   来到中国美术学院这样一所拥有着深厚艺术氛围、悠久文化底蕴的校园任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我定当贯彻“艺术传承,育人无痕”的理念,严谨地对待教育事业,追求艺术创新,恪尽职守,不忘初心。   许立群:美院情怀 感恩常在   2 0 1 8 年9 月1 0 日,我度过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教师节,忙碌而感慨。忙着奔波于山北操场和山南办公室,感慨且兴奋自己从学生到老师这个角色的转变,同时也感恩现在所遇到的一切。   缘与初识   有人形容辅导员是保姆、妈妈、护士、消防员等等,现在想想毫不夸张。从第一次办理学生外宿申请与家长逐一打电话沟通,到整理一百多位毕业生的档案,一次次地检查有无遗漏;从第一次组织召开班干部会议前夕学习文件到深夜,到本学期开展奖学金评选,反复的审核;从第一次找学生谈话的异常紧张,讲到嗓子沙哑,到独自处理学生事件,学会引导学生. . . . . . 对我来说,每一项工作都是新的开始,也是新的挑战。我还记得竺照轩部长在第一次新进人员会议后对辅导员们说,大家现在所做的工作都是一种锻炼,如果觉得辛苦那就把它当做一种磨炼。我一直把这句话放在心里并深深地体会着。   爱与责任   这个学期我光荣地接到了带军训的任务。说真的,带军训比自己军训更需要定力和耐力。作为指导员,我努力成为教导员的好帮手、教官的好助手、同学们的好姐姐,每天陪着大家一起风雨无阻,鼓励他们、引导他们,见证大家的每一次进步。在暑期浙江省高校新任辅导员的培训中,有一位老师说辅导员是一份最难的职业,也是一份最好的职业,更是一份良心的职业。我想,这就是我们做所有工作的初衷与意义所在。   诗与远方   美院培育了我,滋养了我,如今再次踏入这片土壤,我满怀欣喜与感动,我想把对美院的这份热忱传递给更多的国美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此我就在美院落了地、扎了根,我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在这山水望境、诗一般的校园中塑造更好的自己,拥有一颗敢于担当的决心、坚持学习的恒心以及创新工作的用心。努力做一个有情怀有温度,善于发现美、传播美的引路人,践行美育工作新使命的国美人。未来之路上,让我们一同前行!   杨倩胜辉:一路铿锵 从心而行   三天,可以做好多好多事情。比如,从我不认识你到我不想离开你。作为一名与美院相隔万里且从未有过交集的人来说,我与美院的初次相遇,只剩下双眸对视后尴尬的微笑。因为除了美丽与崇高,我对她的过去几乎一无所知。   从第一任校长林风眠到现任校长许江,艺术大师们带领成千上万的艺术工作者一起前仆后继,团结共进,开拓创新,与国与民始终紧紧相依,抗争于水深火热的峥嵘岁月,坚守在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新时代征程。那份“为艺术战”的慷慨激昂,将继续激励我们年轻一代的艺术工作者肩负责任、砥砺前行。   所谓哲匠,即为“立身杏坛、启智树艺、继火传薪、德重艺高”之楷模。王雪青老师以博大的艺术情怀带我们领略了设计的巧妙与乐趣。每一件作品都建构得那样闪亮,凝结着设计师最真挚的艺术情结。设计不是孤独自我求索,它应当是“时代的”“中国的”“国际的”,它“越是被分享,就越能兴旺发展”。   如果“艺术是发扬生命的”,那么设计教育则是心灵的开启,是对创造力迸发的引爆。王昀老师从包豪斯的三大教义出发,让我们认识到了设计的内生原动力应当扎根社会、经济、科技的第一现场;董捷老师为我们娓娓道来范景中先生与其弟子们的动人故事,“人生若得良师这般,真乃弟子三生之幸。”范景中老师说:“一个人能够选择一个目标,付出一生,觉得值得并心甘情愿,是不容易的事。”也愿我们都能保有初心,并为理想一生执着且幸福相伴。   “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东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在那拱信笺雕塑前,我们内心无比笃定。自这一刻伊始,我们这三十八名年轻的战士,将与美院全体师生一起,终身践行“行健、居敬、会通、履远”的校训,铭刻为艺术战,为人民战的信仰,风雨无阻、一路铿锵。中国美术学院,我们来了。你的过去,我们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我们紧紧相依。   原源:圆梦美院 扬帆远航   从高校云集的北京学院路到现代化的三墩人民公园紫金港再到西湖边的最美南山路,从财务报销到财务管理再到劳资管理服务工作,发生变化的是学习生活环境,改变的是工作岗位,然而不变的是我对高校工作的执着和热情。   今年9 月,我如愿考入美院工作,在金秋收获的季节里开启新的工作和生活。在岗前培训中,各位领导和报告嘉宾与我们分享了在美院学习工作多年的经验和心得,短短三天,我对美院的校情校史、学校特色、学科优势、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了解,通过对教学、外事、科研、财务、人事管理和工作现状的初步认识,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很荣幸地赶上了美院发展的好时代!本次岗前培训,贯穿一个中心,就是对新进教职工的鼓励。鼓励我们要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等;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承担好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鼓励我们要实事求是,立足本职工作,实实在在为学校发展和美育事业发展做贡献;鼓励我们要终身学习,不断适应新环境新问题;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和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新的起点需要新的奋斗,新的奋斗需要新的指引,学校组织这次岗前培训为我们新进教职工“扬帆导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脚踏实地,立足本职工作,不断提升业务技能和综合素养,“努力工作,快乐生活”,我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动力!   张群:湖山远 将来长   季秋时节,开学几近月余,南山的桂树,已是暗香浮引,象山的葵林,依旧如钢铁般铸立。秋意渐浓时,可临窗远望,但见湖山悠远,流光静谧。想来,自那年懵懂入校,于这山水学园中求学,到如今幸而于此工作,不觉已近九载。   寒来暑往,倏忽数载,除去远赴西南边陲支教的一年,过往七年的学生时代,皆于此度过。而今以新身份开学,即亲切,又陌生,有兴奋,亦有惶恐。   那日,董捷老师于新进教职工始业教育的讲座上,说起其求学、从教经历,谈及其如何向导师范景中先生学习授业之道,往事历历,谆谆教诲,听之动容。不由记起,求学时期,诸多往事。   2 0 1 0 年 9 月,新生入学,于象山军训,听闻南山有名师讲座,不可多得,傍晚早早赶往南山,报告厅外却早已围满人群。此后,再听范师良言,已是时隔四年。彼时心境全然不同,却依旧醍醐灌顶,感人至深。那时也正值大四光景,终日奔忙,埋首于案牍,困顿于学业,忧思焦灼,疲惫不堪。所幸得吴敢、董捷诸师悉心指点,一路引领,得以顺利。   董师谈及范景中先生治学、授业之道,令人敬服。“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但念无常,慎勿放逸。”范先生为学,视学问永无所止,视生命明日将逝,殷殷教诲,洞彻心扉。而今,范先生弟子已然是中国艺术史学的中流砥柱,亦是学校教师的中坚力量。想来,这大抵便是一代一代国美人学院精神的薪火传承。   同样在新进教职工始业教育讲座上,高世名老师悉数校史,谈及蔡元培先生1 9 2 8 年于开学式的讲话,谈及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等诸先贤的教论,以及陶行知先生的理想“以四通八达的教育,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一时颇为触动。   今年适逢学校九秩华诞,想起四月于中国美术馆校庆大展上所见之《 国美春秋》四幅大作,其中封治国老师所作《1 9 5 0 — —端阳》最令我动容。画中所绘学校先贤,立于钱塘江畔,其中却有一背影,负笈而立。无名无姓,却真实地矗立于历史长河之中,想来,这一背影应正是临画而立的“你”与“我”。漫漫九十载国美之路,曾有先贤巨擘披荆斩棘,亦有四万五千学子的前赴后继。恰如高世名老师所寄言——“于民族危机中奋起,在时代问题中自新”。 吾辈当共勉! 

中国美术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0434次访问,全刊已有853462次访问